杜甫的《登高》诗中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的千古名句,历来为人称道。其中的“落木”一词,常被解释为落叶,以强调秋天的萧瑟气氛。然而,这种解释在气势上似乎略显牵强,与“长江滚滚来”的对仗不够自然。
那么,有没有可能是杜甫真的看见了长江中漂浮的木头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古代长江两岸的四川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,而长江下游和中原地区由于长期的开发,原始森林破坏殆尽,因此大型木材大多从巴蜀和南部山区砍伐输入。特别是四川的楠木,质地坚硬、经久耐用,耐腐且有特殊的香味防蛀,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。历史上,从蜀中运往下游的木材是常见的,它们通过水路运输,顺江而下,成为一道壮观的景观。
白帝城是观“夔门天下雄”的最佳地点,位于长江的北岸,此处由窄变宽,是观察漂木的理想地点。涨水时期,漂木浩浩荡荡,正应了杜甫诗中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的壮观景象。
将“落木”解释为漂木,不仅符合历史常识,从画面感上来说,气势也更足。这不仅能理解杜甫在《登高》诗中流露出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更能深刻体会到他身逢乱世、漂泊无依的悲哀。这样的解释,比起一般所言的悲秋哀时,真是高妙许多。
因此,杜甫《登高》诗中的“落木”,不仅是落叶,更是漂浮在长江上的木头,它寓意着诗人对青春理想的怀念,对现实生活的无奈,以及漂泊的悲哀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鸿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杜甫《登高》诗中的“落木”,究竟是落叶还是木头?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